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每日一發現 2015年4月 打扮得像個忙人的藍心湄

2015/4/1

藍心湄花15萬元拉皮 天啊!撞臉法拉利姊
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50330/36465267/

為美而整形者如今所在多有。整形無罪,目的地無非是更美好的自己。

查了一下發現:「美」,在維基百科裡寫道是由「羊」和「大」組成的,應是六書裡的會意字。然而,後人的「會意」卻眾說紛紜。

南朝宋徐鉉注釋曰:「羊大則美。」但沒有說清楚是指羊的身體,或羊被視為財產,或者人們把羊當作桌上佳餚時的感受。

清代段玉裁則聚焦於味覺上闡述:羊為膳用六牲之一,大則肥美。且「羊」音近乎「祥」,「膳」又與「善」諧音,故又引申出美與善同義的說法。

尚有一類說法表示:不是羊大則美,而是「羊人為美」。美的不是羊而是人。古代祭典時人會戴著羊角頭飾跳舞,因此,美的是人,是巫舞,是祭典的源頭。如果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思考,儀式的確是能夠形塑團體價值觀的。

西方對美的定義更是百家爭鳴。艾可的〈美的歷史〉這本書,則乾脆洋洋灑灑列出從柏拉圖以降的說法,而且包羅萬象,也沒辜負新興的「機器之美」以及大眾媒體建購的「消費之美」,不放過任何美的歧義與可能。

無論如何,從人文的角度思考,美都是後設的--先有美的事物,後人才會為此去詮釋。

閒言少敘。總之,整形沒有錯,錯在如今對美的想像太貧瘠:瘦、對稱、有山根、雙眼皮......讓落在美的交集之外的人,在單一且複製的主流裡掙扎著前進時,內在的自己也疏於照料,就先不可逆地沖刷殆盡了。


2015/4/2

有些人的美會讓人發膩,也些人不會。這大抵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分野。

有些人的美適合放在眼裡,有些人的適合放在心裡。

如果美為人帶來快樂,或許,外在美是相遇的快樂;內在美則是相處的快樂。

我想,飲料的瓶子再美,都比不上咕嚕一口喝下時的心得。

相遇的快樂很難延續到往後的相處;相處的快樂,卻可能讓當時的相遇,提煉出絕世風景。

不過,前提是你去喝它。


2015/4/3

今天才發現,夏宇的〈雨水一盒〉跟陳綺貞唱的版本是略有出入的,其中最大的變動,大概就是少了這一整段:

你必須了解我無法繼續下去
到未來那許諾之地我不停
不停(不停)離題偏移永遠到達不了
目的地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


2015/4/4

也許是我的人生太多有待回答的問號了,後來也就越來越偏愛直探本質的文字,冷靜、剔透,好像可以冰鎮一顆燥動不安的心。

例如黃麗群是這樣剖析童話的:『童話之所以是童話,原因不在於它的結局永遠讓人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而在於童話裡要對付的逆勢通常只有一個,而且一次只有一個(野狼/死神/女巫/後母/藍鬍子);而現實中的壞人與王八蛋們經常在同一時間來自四面八方。』

再附上一句村上龍寫的:『「喜歡」仰賴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性的部分。所以大部分的情況下,關於真正「喜歡的事」、「喜歡的物」、「喜歡的人」,我們無法向別人解釋。……但相反地,能夠淺顯易懂地向別人解釋的「喜歡」,出乎意料地大多是無關緊要的。』

也許我因此說不清我對這類的文字為何眷戀不已吧。然而,這樣的文字並不總是出自那些一出手就讓無數人應聲倒下的血滴子作家,有歷練者亦如是。例如已故的A片女星飯島愛:「人生就是由矛盾組成的啊。」

也許這是真的。


2015/4/6

8至12歲賣初夜 柬埔寨雛妓悲歌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50406/36478055/

〈春秋茶室〉裡的陳美麗是原住民,她的父母欠錢,又被漢人蒙騙,以為在茶室工作是在「賣茶」的,於是輾轉將女兒賣為娼妓。

主角發仔受到愛欲與憐憫的驅使,決定營救她,卻無能為力。她父母欠的債必須由她來還。

她最後還是回到了茶室,竟拋下一句:「我已經認命了!」

木棉無力鬥身輕。發仔可以給她藏匿的住所,可以給她同情與愛,卻也抵不住大環境的風一吹,兩人走散,陳美麗又落入了風塵。

對比春秋茶室裡的原漢情結,新聞裡柬埔寨雛妓的父母,無非是真真正正地賣掉了自己的女兒。

這是從張愛玲的小說裡我們就反覆熟習的真理: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2015/4/6

和朋友聊到櫻桃小丸子的旁白,嬉笑怒罵,非常不適合小孩一事。

某一集小丸子家開家庭會議(為了決定到底該先買電視機還是瓦斯爐)的時候,眼看沒人要當主席,爸爸就跳出來說:「主席就讓我來當吧!」還露出一副神氣的樣子。

結果旁白竟然直接吐槽:「你也只不過是個阿宏罷了。」旁白之於小丸子,彷彿脂評之於紅樓夢,都是天生一對。

小丸子身為主角自然不是省油的燈,某一集指著自己的爸爸說:「打扮得像個忙人,其實最會偷懶。」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小丸子的生活細瑣,絮絮叨叨,日復一日,暑假過後還是小學三年級,不知今夕是何年。那些考不好的試,那些寫不完的暑假作業,在卡通裡一次次復活。〈流浪者之歌〉裡悉達多體悟苦難的永恆回歸,在卡通裡雲淡風輕地發生了。

不知道當時爸媽陪我看這些卡通的時候,到底該作何感想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